鬼吹灯 > 家族崛起:从当爷爷开始 > 第八十三章粮价、烧木炭

第八十三章粮价、烧木炭

    杨家村。

    当杨明武带着五十个兵丁回来的时候,难免会引来无数的关注和讨论。

    不少村民看着杨明武都热情的打着招呼。

    “明武,这都是你的属下?”

    “我听说你已经是副千户?是不是真的?”

    “正山叔还好吧!”

    “你可要记得正山叔的提携,咱不能忘本!”

    听着村民们关切又羡慕的话语,杨明武憨厚的笑的嘴巴咧的老大。

    他好不容易从热情的村民中走出来,来到了杨正祥的面前。

    “族长!”

    “不错,壮实了!”杨正祥捋着长长的胡须,上下打量着他。

    与原来的杨明武相比,现在杨明武更加魁梧了,也更加彪悍了,不过前提是忽略了他脸上那副憨憨的表情。

    “族长最近过得可好?”杨明武也在打量着杨正祥。

    杨正祥已经老了,哪怕他是武者,也无法掩盖他衰老的事实。

    不过他的精气神很不错,一双浑浊的眼眸熠熠生辉,仿佛充满了无限的活力一般。

    “好,我现在好的不得了!”杨正祥哈哈大笑着。

    随着杨氏一族的发展壮大,他这个族长在整个安宁县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。

    特别是杨正山升官之后,不少人都来拜访他,想要通过他的关系在杨正山手下谋个前途。

    这么多人捧着,这么多人奉着,杨正祥仿佛焕发了第二春一般,每天都是精神百倍,活力四射。

    杨明武也跟着笑起来,不过他的目光很快挪到了杨正祥身后。

    “爹,娘!孩儿不孝,给爹娘磕头了!”

    杨明武笨拙的说着,但却实诚的跪在自己爹娘面前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。

    “快起来,快起来!”老两口看着自己的大儿,又高兴又心疼。

    高兴的是自己的儿子有了出息,心疼的是自己的儿子要上战场,要与凶残的胡族拼杀。

    “爹!”杨明武嘿嘿笑着,目光又落在了他爹身后的妇人身上,妇人手中还牵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娃娃,那是他的妻儿。

    “当家的!”

    “爹!”

    一家人团聚,有很多话要说。

    杨正祥自然不会打扰人家团聚,所以他在见了杨明武之后,就先让杨明武回家了。

    至于杨明武带回来的那些兵丁,他都有妥善安排。

    休息了一夜,杨明武再次来到了杨正祥家里。

    “族长,这是大人的信!”

    杨正祥接过信件来,看完之后,他眉头微微蹙起。

    “重山镇的旱情很严重?”

    之前杨正山就给他写过信,说过重山镇大旱,今年的粮食可能会涨价,特意交代他不要让族人们把粮食低价卖了。

    “嗯,不少地方都绝产了,好点的也不过是往年的三四成!”杨明武老老实实的说道。

    杨正祥点点头,捋着胡须沉思了稍许,“安宁县的粮价也涨了不少,我可以替族人们决定,粮食按往年的价格卖给伱们!”

    他说的是你们,而不是迎河堡。

    “不用,大人已经说了,不能让族人们吃亏!”杨明武摇摇头。

    “价格太高,会不会给正山惹来麻烦?”杨正祥有这样的担心。

    “价格太低才会有麻烦!”杨明武笑道。

    他是憨,但他不傻。

    重山镇粮食涨价是必然,若是这个时候杨正山弄回去一批低价粮,那若是其他人也找杨正山买粮,这价格该如何算?

    其他人也就罢了,可若是建宁卫的官员呢?

    他们买粮不一定是用在将士们身上,可能只是为了发财。

    因此杨正山真的买到了低价粮,不但不会有任何好处,反而可能会惹一身骚。

    杨正祥又琢磨了一下,说道:“那就按四两银子一担吧!”

    “好!”杨明武很爽快的应了下来。

    回来之前,他去过安宁县城,现在安宁县城内的粮价差不多就是四两银子一担。

    按这个价格从杨家村收粮,其实是有些高的。

    不过话又说回来了,现在是秋收,正是粮食最多的时候,也应该是一年中粮价最低的时候,若是等过了年,这粮价肯定还会涨。

    杨家村的村民只需要将粮食留到年后,肯定能卖到四两,甚至是五两以上。

    商定粮价之后,杨正祥立即召集村民们开始卖粮。

    而杨明武将银子交给了杨正祥之后,则去了杨正山家中。

    “大人说让你们收拾一下,过两天跟我们一起回迎河堡!”杨明武对杨明诚说道。

    之前杨正山就已经决定将家里人全部接到迎河堡去,正好这次杨明武回来了,他们可以一起回迎河堡。

    “真的!”杨明诚大喜。

    如果不是经常有信从重山镇送回来,他都以为杨正山这个亲爹都把他们这一大家子给忘记了。

    算起来杨正山已经离家半年有余,他是真的很想再见到杨正山,更想跟在杨正山身边。

    “嗯!大人一直记挂着你们!”杨明武笑道。

    “那我这就去准备!”杨明诚有些迫不及待了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迎河堡外。

    杨正山正指挥着十几个青壮在河滩前挖河泥,筑炭窑。

    旁边还堆着一大堆从山上砍来的木柴。

    他们筑造的炭窑是一个三角形炭窑,边长大概在两米左右,深入地下一米多,前端略高于后端,后面挖有烟道和排烟孔。

    等炭窑筑造好,杨正山便指挥人开始烘窑。

    “爹,这样真能烧出木炭来?”杨明浩看着已经烧起来的炭窑,忍不住问道。

    没错,杨正山要做的就是烧木炭。

    重山镇冬季漫长寒冷,百姓们对木柴木炭的需求很大。

    特别是那些官宦人家,在入冬前都会采买一大批木炭,而且木炭的价格还不便宜。

    杨正山前世看过烧木炭的相关视频,甚至还想着尝试一下,可惜当时他忙于工作,根本没有时间尝试。

    而现在他想给屯堡内的军户找一门活计,这烧木炭无疑是最合适。

    市场足够大,成本足够低,关键是迎河堡周围有大量的山林。

    如果实在临关堡,杨正山肯定不会烧木炭,因为临关堡周围没有大量的木材可以采用。

    迎河堡就不同了,迎河堡西边就是连绵的山林,最不缺的就是木材。

    除了迎河堡,三山堡周围的木材资源也十分丰富。

    拥有丰富的木材资源,烧木炭的成本无非就是人力成本。

    相比于临关堡的阵线作坊,这烧木炭的利润会更大一些。

    “应该能吧!”杨正山有些信心不足。

    毕竟他没有真正烧过,只是看过一些相关视频。

    烘窑开始之后,杨正山安排了两个人看着火,就先离开了。

    烘窑需要两天的时间,能不能烧出木炭来,两天之后也就有结果了。

    回到迎河堡后,杨正山又去官衙后面的军户居住区看了看。

    秋收结束之后,他便将整个屯堡内所有的军户全部调动起来了。

    烧木炭只是小事,有二十个人就足够了,真正的大事是屯堡内的建设。

    虽然这迎河堡的房屋要比以前的临关堡好很多,但杨正山依然不满意。

    而且接下来他还要招募流民,安置流民,也需要建造一些房屋给流民。

    所以现在迎河堡、三山堡和襄垣堡内都在进行大建设。

    建房屋,建马厩,建猪圈,建鸡舍等等。

    简单来说,杨正山就是要将三座屯堡全部翻新一遍。

    不只是三座屯堡,等屯堡翻新完,他还要将所有的墩台和烽燧全部翻新。

    看着忙碌的军户们,杨正山满意的点点头。

    “老李!”

    “大人!”

    正在带着一群半大小子盖马厩的老李听到召唤,忙不迭的跑到杨正山面前。

    “弄两头猪来,今天给大伙儿加加餐!”杨正山吩咐道。

    “大人仁慈!”老李顿时眉开眼笑。

    大伙儿加餐,那他也跟着加餐。

    能吃上免费的猪肉,他自然是欢喜的。

    “对了,通知下去,以后屯堡内不准私自养猪,养鸡鸭!”杨正山想到屯堡内臭烘烘的环境,说道。

    对于军户来说,在家里养猪养鸡都是很正常的事情。

    可是杨正山却不能不禁止。

    屯堡就这么大,每家军户的房屋都是排在一起的,布置的十分紧凑。

    军户不像村子里的农户,农户都有一个大院子,而且邻里之间还会空出一些地块来,养猪养鸡都不怕臭着邻居。

    屯堡内的军户就不同了,他们的院子很小,这家养两只猪,那家养几只鸡,弄得整个屯堡臭烘烘的。

    “那还是放在一起养?”老李也不是笨人,在临关堡时,杨正山就建了猪圈和鸡舍,雇佣军户来养殖,在这里应该也是一样的。

    杨正山点点头,“这事也交给你负责。”

    安排好屯堡内的事情,杨正山这才回到官衙。

    “大人,第一批接受训练的兵丁已经确定了,大人要不要看一看?”杨承旭将一份花名册递到杨正山面前。

    杨正山没有接花名册,而是说道:“你看着办就行!准备什么时候开始训练?”

    “明天我就让人去通知各屯堡,三天后开始训练!”杨承旭说道。

    “嗯!负责伙食的厨娘找好了吗?”

    “都找好了,一共十二个,随时可以开工!”杨承旭露出两颗小虎牙笑着。

    接受训练的兵丁都由官衙管饭,这第一批足足有两百兵丁,单单是做饭就不是一件小事。

    “帐篷足够吗?”杨正山又问道。

    “够了,仓库内有三十各帐篷,另外屯堡内还能收拾出十几间房屋,挤一挤足够两百人住下!”

    杨正山微微颔首,“那你去忙吧!”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

    http://www.cxbz958.org/jiazujueqicongdangyeyekaishi/42800882.html

    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cxbz958.org。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:m.cxbz958.or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