鬼吹灯 > 家族崛起:从当爷爷开始 > 第一百一十一章新媳妇进门

第一百一十一章新媳妇进门

    按照杨正山的意思,杨明诚这次回安宁县是为了给杨明浩和梁珍订婚期的,毕竟成亲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,三聘六礼,一样都不能少,就算是定下婚期,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成亲。

    可是杨正山没想到梁三爷居然这么急切,只花费了短短几天的时间就将剩余的流程给走完了,然后在半个月内给杨明浩和梁珍办了婚礼。

    梁三爷催得急,杨明诚只是个晚辈自然不好拒绝,而杨正山又不在,杨正祥等杨氏一族的族老也不好阻拦,再说杨正山已经同意了他们成亲,杨正祥自然不会多说什么,只会帮着操办。

    一开始杨正山还奇怪杨明诚怎么去了这么久,可惜因为通信不便,杨正山也没有立即询问。

    至于安全问题,杨正山根本不会担心,如今的重山镇在梁储的约束和管理下,可比以前安稳多了,最少没有兵匪敢光明正大的拦路。

    而且杨明诚和杨明浩都是武者,更有丁秋这个后天武者跟着,安全上自然有保证。

    就这样,杨正山自顾自忙着,就把杨明诚他们抛到了脑后。

    等八月底,杨明诚他们从安宁县回来的时候,杨正山赫然发现自己居然多了一个儿媳妇。

    而当他知道梁三爷催着成亲后,他有些哭笑不得。

    对于这个儿媳妇,他还是挺满意的。

    这次是真的红包,用红纸包着的银票。

    至于杨明浩,这小子虽然这两年来成熟了不少,但依然有些跳脱,没心没肺的。

    看看小儿媳妇,再看看旁边一直傻笑的小儿子,杨正山撇撇嘴,这小子别的不行,但这眼光还不错,选了这么个媳妇。

    杨正山端坐在正堂中,等待着两位新人敬茶。

    富商的女儿要么嫁给富商之家,要么就给某些大人做妾,为家族拉拢关系,争取利益。

    杨正山接过茶水轻抿一口,说道:“你们既然已经成亲,那以后就要好好过日子,夫妻之间,要相互照顾,相互扶持,相互包容。”

    杨明浩是原身夫妻的儿子,可原身夫妻都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,所以他就只能代表原身的夫妻来完成这项仪式。

    杨正山微微颔首,又取出一个红包。

    那对银镯子杨正山已经给了大儿媳妇王氏,另一支银钗则给了二儿媳妇李氏,剩下这支银钗就是给小儿媳妇留的。

    当初他来到这个世界时,原身就给他留下了两支银钗,两个银镯子。

    不过以梁三爷那犹豫不决的性子,应该不会如此急切才对,估计这是梁林氏的意思。

    看着小媳妇装扮的梁珍,杨正山露出了老父亲般的笑容。

    越是了解,越是觉得梁珍是个好女孩。

    “这是我给你的,你拿着花吧!”杨正山心里也是有些不自在。

    如今再次面对这个新儿媳妇,他心里又觉得别扭起来

    不多,就一张五十两的银票。

    我自己还没有媳妇,结果就有三个儿媳妇了!

    这便宜公爹当得实在是太容易了。

    梁珍与王氏和李氏不同,王氏和李氏以前就是个村妇,而梁珍以前生活在靖安城梁家,也算是见过世面的富家小姐。

    她的公爹可是正五品的千户防守官,面对这样的公爹,她既感到骄傲,又感到忐忑。

    “谢谢爹!”梁珍再次说道。

    而且梁珍还很有主见,看事情很透彻,这一点应该是随了梁林氏。

    身为公爹,他也不好给儿媳妇首饰之类的东西,只能选了最实惠,最有用的东西。

    就朝着夫妻和睦的方向说两句吧,这应该不会有错。

    她是庶子嫡出,在梁家的地位有些尴尬,再加上梁三爷这个不靠谱的父亲,她以前在梁家的日子估计过的很委屈。

    “谢谢爹!”梁珍接过银钗,说道。

    如这般嫁入一个正五品千户防守官的家中做儿媳妇的,这在靖安梁家算是独一份。

    新媳妇敬茶要给红包的。

    果然听了他的话,梁珍露出了高兴的神色。

    “爹,请喝茶!”梁珍紧张的身体微微颤抖着,端茶送到杨正山面前。

    杨正山从身边的笸箩中取出了一支老旧的银钗递给梁珍,说道:“这是你婆婆留下的银钗,她不在了,我就替她给你吧!”

    杨明诚他们回到迎河堡的第二天早上。

    “爹,我的呢?”

    事都定下来了,他又没有反悔的意思,梁三爷这完全是瞎着急。

    可是梁珍并没有养成一个怨天尤人的性子,在她那柔弱的外表下反而是一个十分要强的性子。

    以前面对王氏和李氏时,除了最开始时有些不自在外,后来他也就习惯了。

    以靖安梁家的地位,别说她这个庶子嫡女嫁给官宦之家了,就算是那些嫡出的小姐也很难嫁入官宦之家。

    好吧,他又没有结过婚,自然也不知道该如何跟媳妇相处。

    有这样一个媳妇看着杨明浩,杨正山觉得这对杨明浩很有好处。

    对此,杨正山还能说什么,只能认下了这個儿媳妇。

    这样的银钗并不贵,只是留个纪念而已。

    看到红包,一直站在旁边的杨明浩忍不住插嘴道。

    杨正山抬头瞪了他一眼,然后从笸箩中又拿出一个钱袋递给杨明浩,“这是给你的。”

    钱袋鼓鼓囊囊的,看起来似乎有不少银子,但实际上只有十两碎银子而已。

    杨明浩也不傻,接过钱袋后,脸就垮下来了。

    “爹!”

    他一脸哀怨的看着杨正山。

    “你不愿意要的话,可以还给我!”杨正山说道。

    杨明浩哪里会还回去,连忙把钱袋藏到身后。

    他可是很缺钱的,或者应该说在杨家他是最穷的一个。

    杨明诚和王氏一个管理家里的产业,一个负责打理内院,两人手中自然不会缺银子。

    而杨明志有自己的俸禄,手里也不缺银子。

    至于杨云雪,杨正山对于这个小女儿向来都十分大方,经常会给她一些碎银子,虽然每次都不多,但小姑娘很喜欢攒钱,这一年多她都攒了好几十两银子了。

    唯有杨明浩虽然天天跟在杨正山身边跑腿,但杨正山很少给他银钱,再加上他本身就是个花钱大手大脚的人,偶尔有些钱财也存不了几天。

    甚至王云巧和林展都比他有钱。

    接着,杨明浩又带着梁珍见大哥大嫂,不对以后要称为梁氏了。

    “大哥,大嫂请喝茶!”

    两人乖乖巧巧的,倒是有那么点样子了。

    王氏笑呵呵的接过茶喝了一口,然后拿出一个匣子来递给梁氏。

    “大嫂也没有什么好东西送给你,就给伱买了一对玉镯子!”

    说着,她打开了木匣,露出了里面的白玉镯。

    这镯子也不算贵,大概也就是二十两银子左右。

    “谢谢大嫂!”梁氏给了李氏一个暖暖的笑容。

    杨明浩看着那对玉镯子羡慕得紧,接着他的目光移到杨明诚身上。

    “大哥,茶好喝吗?”

    “嗯,爹买的茶叶自然好喝!”杨明诚很诚实的说道。

    “那~~”杨明浩目不转睛的看着杨明诚,意思不言而喻。

    茶都喝了,这红包是不是该给我了!

    杨明诚也知道自己该给红包,于是在身上摸索了一下,拿出了一个红包。

    杨明浩一连错愕的接过红包,这是真的红包,跟杨正山给梁珍的红包一样大,可是里面包的不是银票,而是一两银子。

    “哥,这也太少了吧!”

    “不少了,当年你大哥我成亲时,爹就给了我十个铜板!”杨明诚一脸憨厚的说道。

    这话没错,那时候杨家很穷,在将王氏娶进门之后,家里就没有多少余钱了,所以原身夫妇给杨明诚和王氏的红包就几十个铜板而已。

    “这~~”杨明浩还能说什么,只能一脸郁闷的给杨明志敬茶。

    他觉得杨明志是官,有自己的俸禄。应该会给他包个大红包。

    结果,李氏给了梁氏一支鎏金簪子,而杨明志给了杨明浩一块碎银子。

    “我总不能超过大哥吧!”

    杨明志的理由也很充分。

    接着是杨云烟和杨云雪,她们分别给梁氏准备了一个香囊和一条手绢,都是他们亲手缝的,聊表心意而已。

    至于杨明浩,一文钱也没有从她们手中捞到。

    最后是林展和王云巧,以及杨承业、杨承茂等晚辈,他们就更不用给红包了,只需认认人就行了。

    杨明浩彻底蔫了,这一圈下来他居然只收了十一两八钱银子,而梁氏却收了五十两银子加一对白玉镯和一支鎏金簪子。

    这差距也太大了吧!

    认人结束,杨正山又开口说道:“老大,这两天你抽空去牙行再买一家仆人回来。”

    王氏和李氏身边都有一个妇人和一个小丫鬟,梁氏身边自然也要有。

    “好的,爹!”杨明诚应道。

    接着杨正山就让众人散了。

    新媳妇进门,自然要适应几天,杨正山也不管梁氏适应的如何,内宅的事情由王氏负责,杨正山相信她能照顾好这个小弟妹的。

    至于小两口的住处,现在家里已经没有跨院了,所以他们只能住在主院的厢房中。

    众人离去时,杨正山单独喊住了杨明诚。

    “家里一切可好?”

    昨天杨明诚刚回来,他也不好多问,现在正好有时间,他就想了解一下杨家村的情况。

    “一切都好,今年地里的庄稼长得很好,收成应该会很不错!”杨明诚说道。

    杨家在杨家村还有一百二十亩田地,虽然对现在的杨家来说,这点田地不算重要,但杨明诚还是很在意地里的收成。

    杨正山微微颔首,“过两天马场会出一批马,到时候你把欠官衙的钱先还了,剩下的银子等你再回杨家村时,就买一些良田。”

    在这里,耕地是最稳定的投资,这也是那些世家大族都喜欢买地的原因。

    杨正山也不能免俗,该置办田地,他也会置办田地。

    现在只是买一些田地,等有钱了,他还想买几个田庄经营。

    “是!”杨明诚应道。

    杨正山又问道:“梁三爷那边的事办得如何?”

    “他已经帮罗掌柜联系了梁家的商队,过几天梁家的商队就会把布匹送到关城。另外梁三爷说等他将布庄安排好就会过来。”杨明诚道。

    杨正山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罗裳的问题也就解决了,而梁家也会去宁州城发展。

    或许梁家在宁州城也发展不起来,但日子肯定比在安宁县好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

    http://www.cxbz958.org/jiazujueqicongdangyeyekaishi/42800910.html

    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cxbz958.org。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:m.cxbz958.or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