鬼吹灯 > 修仙,至苟则无敌 > 天若有情天亦老,人间正道是沧桑 第二七三章 血悟

天若有情天亦老,人间正道是沧桑 第二七三章 血悟

    在修真界,人心险恶,恐怖之处不在刀光剑影之间,而在那些看似平静的背后。

    风铭深知此道,亲眼目睹齐御风与白莲杀师叛门,与魔教妖人沆瀣一气,亲眼所见师父与齐春秋的一场场明争暗斗,让他体会到人心的复杂和险恶。

    利益驱使下的人,就是人自己描述的“恶魔”形态。

    有人为了修为的提升,不择手段,甚至不惜背叛师门,背离道义。

    还有人为了争夺修炼资源,不惜挖空心思,设计陷害他人,祸及无辜,不惜血流成河。

    修真界的血腥纷争,是一场能用肉眼可见的“修罗场”,每重境界的修士是一类吸血的妖精,境界越高吸血越凶猛凶残,无时无刻威胁着每一个人族修士的安全和利益。

    风铭常常在夜深人静之时思考这些,他深知修真之路不仅是修炼功法,更是修心修性的过程。

    只有心怀善念,方能在这波涛汹涌的修真江湖中保持一份清明与坚守,在黑与白之间的灰暗地带多一丝仁慈。

    无限恶循环的险恶人心,让修真界充满了挑战与机遇。

    每一个险恶之心都可视为隐藏着一份珍贵的修真资源,每一场明争暗斗都可能成就一段传奇,一个传奇消亡,一个传奇崛起,就这样在命运的齿轮中轮回着。

    生态位越艰难,越要清醒认识矛盾与对立的热点,只要谨慎且耐心地保持一颗警醒的心,方有可能随时准备面对未知的挑战。

    风铭知道,人心险恶不可避免,但他也相信,善良和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和阴暗。

    这种信念让他在修真之路上走得更加坚定,或许是他选择了“善”的缘故,心中的剑意也更加璀璨。那些自创的、非自创的道法神通,自行圆通完满,更有无数精妙变化在神识的演化中诞生。

    道家真法,真可谓“取一分,贮一分,不泄无尽,愈积愈厚”。

    怎么样面对“恶”,似乎成了正邪两道的核心辩论所在。

    在修真界,正道与邪道的界限并非总是清晰可辨,成王败寇只是一时之胜负,于是,此事往往需要深入思考和审视才能分辨出其中的真相。

    正道者视“恶”为必须斩除的祸害,他们信奉的是正义与仁爱,坚守着修真界的规则与道义。对于邪恶势力的崛起,他们毫不犹豫地奋起反抗,以维护天地之间的平衡。一旦获胜,往往选择用爱心感化,擅加教导,以规视听,从善如流

    而邪道则对“恶”有着不同的理解,他们常常认为“恶”是力量的象征,是超越凡俗的一种途径。在他们眼中,所谓的“恶”可能是为了达成目的而不惜一切代价的行动,也可能是对社会规范的挑战与颠覆。他们以个人的力量与信念为荣,无惧于正道的压迫与指责。

    在这种对立中,人人都面临着选择与挑战。

    他们必须审视自己的信仰与原则,决定自己是要坚守正道的纲常,还是追求邪道的个人力量。

    有人说,“恶”与“善”并非绝对的对立,它们之间存在着无数的灰色地带,需要智慧与勇气去探索和理解。

    很多时候,“恶”并非表面所见的那么简单,可能隐藏着更深的意义和力量,蕴含着难以想象的情绪波动。

    正道者需要审时度势,避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,而邪道者则需警惕自己的欲望与执念,避免走入歧途。

    是以,面对“恶”,最重要的是保持清醒的头脑与坚定的信念,理性与知性相得益彰。

    正道者要有勇气与智慧去斩除邪恶,邪道者则需谨记力量的边界与责任。

    唯有如此,才能在正邪之间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,行走修真之路。

    一旦任何一方越界,都将带来灭顶之灾,被天道不容,被世人唾骂,遗臭万年,世世代代被戳脊梁骨。

    风铭常常感慨,正道与魔教之间,其实并非是非黑即白的对立。

    有时,他觉得被正道批判的魔教手段,反而更为人道、更为正道。

    正道之所以被称之为“正道”,一方面是因为其秉持着一些传统的仁义之道,以及对修真界的规范与秩序的维护,但另一方面,也因为其过于拘泥于规矩,甚至有时过于“妇人之仁”。在他看来,正道虽有其道义,却往往在处理问题上显得拘谨,不够灵活,甚至有时过于苛求法度,而忽视了解决问题的实际手段。

    相比之下,魔教在某些情况下显得更加灵活和务实。

    然而,修真界的道义并非简单的黑与白,善与恶,正道与魔教之间始终存在着复杂的纠葛和辩证的关系。有时,正道的“妇人之仁”或许会显得过于温和,成为“恶”的温床;而魔教的某些手段虽然看似直接,却能达到“除恶须务尽”。

    风铭思考着这些问题,他知道,在修真界的道义之中,并非绝对的对错,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处理,以达到最大程度地保护和帮助人族修真文明稳步前进的目的。这种复杂而又深刻的道义观念,让他更加谨慎地思考自己的行动和选择,以免陷入道义的悬殊和利益的矛盾之中。

    风铭面对来自无怨无仇之人的致命威胁时,心中涌起莫名的伤感。

    他本想用真心劝说,试图挽回这场无谓的冲突,然而冷静思量后,他知道这样的努力注定是徒劳无功。

    对方已然铁了心要置他于死地,再多的劝说也只是白费口舌。

    于是,他决定采取最残忍的手段,对敌人予以致命一击。

    这是一个充满了江湖恩怨、利益纷争的时代。

    修真界本应是一片和平与修行的乐土,然而现实却残酷无情,人心险恶,刀光剑影时刻笼罩着这片神秘的领域。

    风铭深知,有时候不得不用最残忍的手段来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,别无他法,选无可选。

    他的心中涌动着无尽的矛盾和痛楚。

    他不愿对无辜之人动手,但面对生死存亡的危机,他又无法退缩。

    风铭心中既有无奈,也有决绝。

    这一刻,必须要做出最艰难的选择,即便心中有千言万语,也只能将之埋藏在心底,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坚决。

    风铭的眼神一如既往地沉稳,在锁定目标后,施展出元始门的法术缚神术,如同翩翩起舞的“风绳”,将那三十九人从人群中抓出,捆绑一起,定在众人面前。他的出现宛若星辰下降临的愤怒天神,虽然淡漠如水,却又散发着一种难以忽视的威严。

    众人见状,不禁心头一凛。

    元始门众人惊喜叫道:“风师兄!”

    “好好的人不做,非要当狗,我该怎么做才能让你们改变?”

    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,砸在众人心头,让他们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。

    风铭的言辞虽然平淡,但其中蕴含的力量却是让人不得不动容的。

    他的语气中透露出对修真界状况的担忧和不满,更有着一种改变世态的决心。

    在场之人回过神来,似乎明白了什么,有人暗自赞叹风铭的胆识,有人则觉得他过于冒险。一旦真被别有用心的人抓住机会,那将是追悔莫及的过错,岂容他风铭轻易逆风翻盘。他们都在暗中观察着这个自称风铭的修真者,想要看看他究竟有何打算。

    风铭面对三十九人,却是泰然自若,他知道自己的举动会引起轰动,但他并不在乎,因为他心中有着一股不可动摇的信念。

    风铭心中默默琢磨着,他知道,改变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,需要的是时间和努力。

    在星光璀璨的夜晚,风铭的身影宛若孤舟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航行,他心中虽有万般思绪,莫名悲愤,莫名伤感,莫名无奈。

    对于风铭而言,这个世界并非总是充满温暖与和平。

    他知道,修真界的残酷与无情,往往比外界更为隐秘而深邃。

    在他心中,有一股难以言喻的怒火,对于那些罪恶之徒,他愿意以更加严厉的手段来惩治。

    “诸位前辈与我往日无怨、近日无仇,却要寻机害我性命,这是什么道理?”风铭悠悠问道,“谁能回答我这个问题?”

    商杉五杰等人全傻了眼,被风铭的愤怒惊醒过来后,个个脸如死灰。

    正常人,谁会挑战一个早已到达上清境修为的元始门强者?

    猪,做不出来这么愚蠢的事。

    风铭看向商杉五杰,道:“五位前辈在我营帐前说,‘拿人钱财,替人消灾’,只要你们告诉我你们拿的什么人的钱财,我便放你们一条生路。”

    商杉五杰垂首不语。

    人一旦过了最紧要的那一关心理,往后便轻松多了。

    风铭又问道:“其他人呢?雇主给了你们多少钱财,我可以出十倍,只要你们告诉我雇主是谁?”

    三十九人沉默不语。

    风铭冷笑道:“神仙会,真是好手段呐,佩服,佩服。我研制了一种毒药,名叫‘碎心粉’,一直没有合适的对象做个试验,今日,就辛苦诸位英雄豪杰。”

    一人突然大声道:“风铭,你可是名门正派的弟子,是元始门掌门人的亲传弟子,要杀便杀,怎么能用如此邪恶的手段?与魔教何异?”

    “那你们呢?”风铭厉声反问道,“那你们的雇主呢?与魔教何异?哦,你们恶事做尽,到头来用正道正义要挟他人?你们可真是正大光明啊!”

    风铭缓缓掏出一个黑色瓷瓶,道:“‘碎心粉’乃是我独创的杰作,就让我们看看疗效,能不能治愈一颗黑透了心的罪犯。”

    霎时间,所有人噤若寒蝉,不敢直视风铭。

    那种从从容中爆发出来的威压,恍若巍巍山岳,直入云霄,亦如滔天洪水,撕天裂地。

    临近之人,闻声肝欲裂,目视则失明,一颗心仿佛快要燃烧起来。

    风铭右手食指一弹,一缕灰色丝絮飘进商杉五杰之首那人的嘴里。须臾,那人的头颅与四肢飘浮起灰雾,发出的撕心裂肺的疼痛,像是低沉的猛兽哀鸣,听了使人肝胆寸断,一颗心仿佛从内里渐渐粉碎,向外蔓延,而中毒之人能清晰感觉到这一切的变化,无尽的痛楚只能在脑海里盘旋,在心田里涡旋。

    众人亲眼目睹一个大活人如何在死亡时化作灰黑色的飞灰,而整个过程亲自吞下摧残灵魂的痛楚。

    或许,这并非是风铭一时之怒的惩罚,更似是一种警示,一种对于那些见财起意无良之人的严肃惩戒。

    风铭天生是能下得了死手的狠人,心狠手辣,绝非虚言。每当面对那些不讲道理而为非作歹的人,他坚信应当用更加严厉的手段来打击邪恶,以维护修真界的正义和平衡,乃是理所当然的事。没有一丝怜悯之心,他心中只有对正义的坚守和对邪恶的永不妥协,如同磐石般坚定,永不动摇。

    余下的三十八人,他们颤抖着,心中的恐惧越发强烈,因为他们知道,自己将亲身经历一场可怕的灾难。而他们无一不是占据山林的一隅霸主,被许多人供奉着,享尽人间荣华富贵。

    “好人难做呀。”

    他轻声自语,声音随着夜风飘散。

    随着三十八缕“碎心粉”落入那三十八人的口中,今夜的危机便已过去。

    可是,风铭高兴不起来。

    夜凉如水,残月之影洒落在风铭的身上,他静静地望着远方,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忧伤。

    这个世界,犹如一幅无尽的画卷,人世间的事情总该有个评判的标准。

    善恶之辨已然模糊,正邪之界难以界定。

    有人拥有强大的修为,却心术不正;有人心存善良,却受尽艰辛。

    命运如同无情的画师,在这幅画卷中勾勒出无数曲折离奇的故事。

    风铭的眼中闪过一丝深沉的思索。

    修真者追求的不仅是力量,更是心性与修为的结合。

    善恶在于心,修真者应该胸怀大义,行善积德,才能真正做到心如止水,见微知著。

    月色下,寂静的夜晚似乎拉开了思绪的窗户。

    风铭回忆起师父曾经对他说过的话:“修真之路,莫要迷失于功名利禄,要以修心为主,方能步步稳健。”

    他静静地感受着夜的凉意,如同感受着修真之路的冷暖。

    修真者的道路,充满了险阻和挑战,但只有心怀正义,才能在风雨中行稳致远。

    在天地间,那种无情无义的残酷,圣人亦难逃其咎,更何况风铭这般平凡的修真者。

    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考验的修真界,道法之间纷争不休,利益之争激烈异常。

    在这混沌的尘世中,风铭深知,要想立足于修真之路,单凭仁义之心是远远不够的。

    他不仁,但并非无情无义,而是在这种无情无义之间,保留着一份理智与冷静。

    曾有人问他:“修真之道,你以何为依?”

    风铭淡然一笑,答道:“世间道义,风过而无痕。我修真,须得虚心如水,无情如风。”

    http://www.cxbz958.org/xiuxianzhigouzewudi/42294250.html

    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cxbz958.org。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:m.cxbz958.or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