鬼吹灯 > 一粒沙的刹那 > 36:二师破宛

36:二师破宛

    轮台国惨遭血洗,让远近的西域诸国,闻风丧胆……

    贰师将军李广利血刃轮台,让大汉铁甲雄狮的生猛威武和冷酷心肠,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,李广利也硬是一战成名!从此往后,但凡汉军所遇的西域诸国,都是毕恭毕敬,开门迎接,着急忙慌补给后勤。贰师将军李广利一手按刀,一手掐腰,威风凛凛,派头十足,举手投足间彰显着大国大将,不同凡俗的风范!

    轮台王国这个沙漠之中的绿洲,亡国以后,远在长安的皇上,已经开始盯着这块土地,谋略这块万里沙疆中的绿洲,作为新的版图中的战略要地,所需承担的使命和作用!

    轮台王国的位置向东可控铁门关,同时还可以西顾丝绸之路北线的位置。大汉最终在建制“西域都护府”时,精心选址在了轮台故地。对于大汉来说,治理西域的重点始终是在外交手段的运用上的。在西域国家纵横驰骋,让他们的人力、土地、还有其他资源,一律都为汉朝所用,西域的长治久安繁荣昌盛,才是最终的目的。

    在轮台王国被攻灭后三十年,汉朝又允许那日屠城之后所剩余的轮台遗老遗少,重新在西域都护府的周边,建立了“乌垒国”。只是这时的乌垒,人口已经缩减至了一千多人,和往昔的一万四千人的都城相比,完全是两副模样。也完全不会对大汉造成新的军事威胁了。

    太初元年夏天,在对匈奴作战中,浞野侯赵破奴的军队遭遇意外,折损二万余人。消息传来,汉廷大惊。文武官员议论纷纷,一致荐言,希望调回攻打大宛的军队,集中力量,全力以赴对付匈奴。

    皇上却认为既已出兵讨伐大宛,如若大宛这样的小国都打不下来,像大夏那样的国家,将会逐渐瞧不起汉朝。大宛良马没有了来汉朝的路径,乌孙等国家也将更加肆无忌惮,随便为难汉朝使者。如此下去,岂不遗笑天下。

    为了稳定军心,以免动摇大家的信念,皇上惩治了议论攻打大宛尤为不当的邓光等人。

    大汉从皇上到前线士兵,需要齐心协力,勠力同心,力破大宛!

    贰师将军李广利的军队一路向西,终于到了大宛王城外。

    大宛王国据司马迁史记记载:大宛在匈奴西南,在汉正西,去汉可万里。其俗土著,耕田,田稻麦。有葡萄酒。多善马,马汗血,其先天马子也。有城郭屋室。其属邑大小七十余城,众可数十万。其兵弓矛骑射。其北则康居,西则大月氏,西南则大夏,东北则乌孙,东则于田。于田之西,则水皆西流,往西海;其东水东流,注盐泽。盐泽潜行地下,其南则河源出焉。多玉石,河注中国。而楼兰、姑师邑有城郭,临盐泽。盐泽去长安可五千里。匈奴右方居盐泽以东。至陇西长城,南按羌,隔汉道焉。

    现在这座让很多人费神劳心的大宛王城就在眼前,而此时能够跟着队伍一路前行的大汉兵士还有三万多人马!尽管大家衣盔不整,旗帜凌乱,兵士面带疲惫,但是大家看到大宛城,马上一个个欢呼雀跃,喜笑颜开,摩拳擦掌间,跃跃欲试!

    贰师将军李广利来到阵前,大声喝道:大宛贼寇听真!我乃汉家贰师将军李广利,特来为我大汉使者左玉良报仇雪恨!汝等贼寇,蛮蒙未化,我大汉使者前来友善,却遭汝等毒手!这血海深仇,岂能不报!识时务者快点投降,我大汉皇上也许会给你们一条生路!顽抗到底,那轮台王国举国灭国,就是你们的前车之鉴!

    大宛王国毋寡望到汉军到来,从惊慌失措中定下心神,想想当初不是自己的一意孤行的贪念,也不至于今天的刀枪相见。但是一切都为时已晚,只能硬着头皮,命令兵士出城相战。

    两军一阵交锋,大宛王国的兵马眼见汉军人多势众,一个回合下来,胆就被吓破了。赶忙退缩到城里,紧闭城门,坚决不出!任汉军骂阵,骂破嗓子,气断肠子,一概不予理会!

    大宛都城人口众多,却苦于没有水井,饮用水源皆需从城外以渠引进。贰师将军李广利下令懂治水的工匠将大宛城池的水渠截流改道,不再流经大宛城。大宛城没有了水源,人人渴死干死难受死,也就是十天半个月的事情!看你们能有多大的能耐,多少天不喝水!多少天变成人干儿!

    城中更加恐慌!人心终日惶惶,不知如何是好?!

    贰师将军李广利攻城四十多天,攻势也不急迫,攻城和攻心同步。大宛城的人人自危!大有朝不保夕的感觉。大宛王国的一些王孙贵族,还有一部分官员,一致商议:汉朝之所以来攻打大宛,里外三层围困,是因为我们国王毋寡,隐藏了好马,并且杀害了汉朝使者左玉良。如果杀掉国王毋寡并献出好马,汉军之围当可解脱。即使不解,再奋战而死,也为时不晚。

    大家最终表决决定,献出国王毋寡的头颅,以及大宛王国的名马,才可能挽救危难中的大宛王国。

    合力共谋,众大臣一同诛杀了大宛国王毋寡。

    大家选派代表,提着毋寡首级,牵着国王毋寡的坐骑一腚青,去见贰师将军李广利,说:“汉军不要攻打我们了,我们把好马全部拿出来,任凭你们挑选;并且供给你们粮食。如若汉军不同意,我们就杀尽好马,大汉将一匹好马都得不到!并且我们也将与城共存亡!

    贰师将军李广利细细思量,这毋寡人头已经得到,而且大宛名马也可以随心挑选,皇上的心意看来都满足了!现在我汉军劳师远征,其实已是强弩之末,再打下去,谁都没有好果子!如果真的把大宛人逼急了,来个鱼死网破,那可就不妙了!

    于是,便答应了大宛首领们的要求!不派兵进大宛城,只是让两名执驱马校尉,前去挑选大宛藏在贰师城的宝马良驹!

    大宛王国百姓父老,得以免于血光之灾!

    贰师将军李广利从敦煌西进大兵时,起先考虑到马军步兵,人马众多,沿路各国供给粮食可是和大问题!为了减轻后勤部队的负担,于是就分为两支队伍,从南北两路挺进。校尉王申生和原大鸿胪壶充国等统领一支一千多人的队伍另到郁成。郁成人也是汉军的死对头,斩杀汉家使节左玉良的就是郁成王。郁成王明知汉军不会轻饶了他,所以更加拼命坚守城堡,当然也更不会给汉军半粒粮食。

    王申生的部队距离贰师将军李广利的大部队有二百里左右,他觉得大军近在咫尺,朝发夕至,打破郁成城池易如反掌,小菜一碟!

    轻敌之下,急攻郁成。

    郁成王窥探得知王申生的部队只有一千多人,于是就在第二天黎明时分,用三千人的兵力发起攻击,斩杀了王申生等人。汉军大败,只有几个人脱险逃出,跑到贰师将军李广利那里通风报信。

    贰师将军李广利非常愤怒,即刻命令搜粟都尉上宫桀带领一队兵士去攻打郁成。

    搜粟都尉上宫桀战场经验十分丰富,这次攻击出其不意,郁成城门被汉兵势如破竹的攻势攻破。郁成王慌乱中逃走到康居国。上宫桀如何会放过他,率兵士一路打马紧追,也就追到康居国。

    康居国人听说汉军已经打败大宛王国,现在如果他们收留郁成王,那不就等于是自找麻烦,自寻死路么。自己和大汉无冤无仇,在这危难之际,何必为一个穷途末路的郁成王,当此冤大头,充当郁成王的保护伞!思虑再三,最后还是决定把郁成王交给搜粟都尉上宫桀。

    搜粟都尉上宫桀派四名骑士,将郁成王五花大绑捆结实,派他们押送郁成王到贰师将军李广利处,由李广利处理!四名兵士眼见这郁成王一路缓慢而行,怕在此人生地不熟的地方,横生意外。于是商议,说:郁成王是汉朝所痛恨的,如果把他活着送去,怕突然发生意外,贻误大事。

    大家想把郁成王杀掉,却没有人敢先动手。上邹骑士赵弟拔剑斫击,斩了郁成王。带郁成王的首级,去献给贰师将军李广利。

    搜粟都尉上宫桀的部队随后也赶上了李广利的大部队。

    李广利第二次出兵大宛,皇上派遣使者通告乌孙国,要其出兵与汉军合力攻宛。乌孙派遣两千名骑兵前往,徘徊观望,不敢上前。

    眼见汉军大胜,破了大宛城,乌孙对汉的政策,也不再摇摆!

    贰师将军李广利的队伍凯旋东归,所经过的西域诸国,听说大宛已被攻破,纷纷安排自家子弟,跟随汉军去纳献贡物,谒见天子,并作为质子,以示忠诚!

    这日部队凯旋而归,进入玉门关的有一万多人,军马只剩一千多匹。这次西征大宛,军队并不怎么缺粮,战场牺牲的士卒也不算多,但一些将吏贪财,不爱护士兵,侵吞军饷,因此一些士卒由此而亡的战场外死亡,为数不少!

    皇上因为是远涉万里征讨大宛,就没有责问他们的过失,便下诏书:

    匈奴为害很久了,如今虽远徙漠北,与旁国共谋截击大月氏国使臣,拦杀中郎将江及原雁门太守攘。危须国以西及大宛皆合约杀期门车令、中郎将玉良及身毒国使,隔断东西道路。贰师将军广利征讨其罪,战胜大宛。赖天之灵,从溯河山,涉流沙,通西海,山雪不积,士大夫直接穿过,获王首级,珍怪之物都陈列于庭。封李广利为海西侯,食邑八千户。

    封斩杀郁成王的赵弟为新时侯;军正赵始成功最多,为光禄大夫;上官桀敢深入,为少府;李哆有计谋,为上党太守。军官中被封为九卿的有三人,诸侯相、郡守、二千石级官吏的有一百多人,一千石级官吏以下的一千多人。自愿参加者赏封的官爵都超过他们本人的愿望,因犯罪受惩罚而去从军的人免罪但不计功劳。士兵们所得赏赐约值四万钱。

    西征大宛,前后两回,历时四年方告结束。

    贰师将军李广利虽损兵不少,但灭国轮台,痛击大宛,使得汉朝威名,远近传播!特别是西域诸国,此役以后,一边倒地开始,亲善大汉!

    http://www.cxbz958.org/yilishadechana/42286763.html

    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cxbz958.org。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:m.cxbz958.org